夜猫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8章 儒家的形上学(1)(1/4)

第十二章说过,《易经》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。

到后来,儒家为它做出了宇宙论的、形上学的、伦理学的解释,构成了《易传》,附在现在通行的《易经》后面。

《易传》的宇宙论学说已经在第十二章讲到了,往后在第二十三章还要讲到。

这一章我们只限于讲《易传》和《中庸》中的形上学、伦理学学说。

《中庸》是《礼记》的一篇。

传统的说法是,《中庸》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,但是实际上它的大部分是较晚的著作。

《易传》和《中庸》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学发展的最后阶段。

它们的形上学兴趣确实很大,所以公元3世纪、4世纪的新道家把《易》当做思辨哲学的三部主要经典之一,另外两部是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合称“三玄”。

梁武帝(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)本人是佛教徒,也为《中庸》作注。

公元10世纪和11世纪佛教禅宗的和尚也做过这样的注,标志着新儒家的开端。

事物的原理 《易传》中最重要的形上学观念是“道”的观念,道家也如此。

可是,《易传》的道与道家的道,完全不同。

道家的道是无名,不可名。

《易传》的道,不但是可名,而且严格地讲来,正是道,也只有道,才是可名。

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,不妨把道家的道加上引号,《易传》的道则不加。

道家的“道”是统一的“一”,由此产生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。

《易传》的道则相反,是多样的,是宇宙万物各类分别遵循的原理。

唯其如此,它们就很有点像西洋哲学中“共相”的概念。

我们已经知道,公孙龙以“坚”为坚之类的共相,因为正是这个“坚”的共相使物质世界具体的物成为坚的。

在《易传》的术语中,使坚物成为坚者可以称为坚之道。

这个“坚之道”,可以与各个物体的坚分离,构成一个可名的形上学原理。

有许多这样的“道”,如君道、臣道、父道、子道。

它们是君、臣、父、子所应该成为者。

每一类的道各以一个名表示,每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霍水儿爸爸后妈

父爱霍泽霍水儿十三岁,其实霍泽也才三十二,正是男人冲动的好年华/

同桌别想逃(1V1甜文)

同桌别想逃(1V1甜文)简介:И㈡óΜ1V1前部分在校园,后部分在社会,破镜重圆,属性暂定为甜文男主闷骚女主小白剧情跟肉穿插,没有甜得发腻,也不会虐得心痛。是个文案废,点开看看或许有惊 喜。写文很辛苦,所以如果大家喜欢的话,欢迎…/

下厨房

“你们到底想怎幺样”男人俊美的脸上都是愤怒无助的神情,崩溃般的低吼道。他的事业一败涂地,女朋友琵琶别抱,前途黯淡无光,都是拜这几个男人所赐 /

深不可测

昏暗的房间里充斥着浓郁香甜的信息素/

最美不过你

杜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,准备去上个厕所,可是却在路过杨倩的房间时,听见了那令人声音。 /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